養,已經開始了。

教,也事應該要慢慢開始思考/閱讀相關的東東了。


"好家教擅用Time out技巧" :
    這個是要讓小朋友冷靜一下嗎? 這個倒比較少聽過。


"孩子需學會尊敬父母"
    嗯!朋友有很多種,如果一定要把父母做為朋友,這種朋友要帶有很重的尊重。

   
另外關於錢的議題,最欣賞林則徐寫的一副對聯:

「子孫若如我,留錢做什麼?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  
  子孫不如我,留錢做什麼?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」


好家教 = 好榜樣 + 貫徹規矩
 
  文/洪蘭

 最近報導,有個留美碩士回國找工作時嫌東嫌西,
 一直以為自己條件好,工作會自動送上門。
 四年了,一直沒有找到工作,跟他同時回國交往
 九年的女朋友最近卻升到了副總經理,要跟他分手,
 於是他開車撞她,而且兩度掉頭再撞,一定要置她於死地。

這個案子最令人吃驚的是,兇手竟然把過錯怪到養育他的父母身上,
認為是父母沒做好榜樣,提供優渥的生活使他失去奮鬥的意志。
警察逮捕他時,從他車上搜出一封信,上面寫著:
「我最大問題是一直沒有辦法自立,32歲連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,
這個家比人家差,你們做父母的責任很大,我們都還在讀書,
你們就不努力工作了,子女有樣學樣,變得懶散、不積極,
你們根本不應該買房子給我與弟弟,讓我們太早就不學會努力工作、、、」
先不說碩士生寫出來的文詞不通,孩子把自己好吃懶做的責任怪到父母頭上時,?
讓我們做父母的大吃一驚,心生警惕,要馬上檢討自己是否有豎立壞的榜樣。

◎幼兒養成好習慣最重要
 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,孩子最早從父母身上學到基本的待人接物方式,
  所以父母的確必須以身作則,孩子才會教養得好;但是除了以身作則之外,
  還要立下教養的規矩並且徹底執行才行。因為人都是好逸惡勞,好習慣不從小養成,
  長大了不容易,而壞習慣更是養成了很難改。
  從動物實驗中得知,一個習慣即使是戒掉了,
  還會三不五時再出現,只是強度沒有以前厲害,這叫「自然回覆」,
  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在良好習慣的養成,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。

◎說話算話管教有威信
  一個孩子要養成好的行為、習慣,需要有大人在旁,當好行為出現時,
  獎勵他,壞行為出現時,糾正他。管教孩子是越小的時候越容易,
  只要建立好規矩,以後不用操心,就像一棵樹,一開始長直了,
  以後便往上長成良林,一開始長歪了,以後不易扳正。
  小孩子可以用口頭斥責,偶爾講不聽時可以適度用手打他兩下屁股,
  教養孩子不能完全依書本,因為每個孩子不同,最基本的原則是令出必行,
  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空間;也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第一個法則「民無信不立」。
  治國如此,帶小孩也是一樣,父母親說話算數,以後管教起來才有威信。

◎好家教擅用Time out技巧
  孩子吵鬧講不聽時可以「Time out」暫停所有活動,
  把他抱到房間關上房門;在外面餐廳用餐,便抱到車上,
  放在兒童椅中,把門關上,然後數數。每增加一歲,
  暫停活動的時間加一分鐘,所以如果是五歲的孩子暫停時間可以五分鐘,
  然後再打開門,跟他說禮。

◎孩子需學會尊敬父母
  最近我連續看到好幾次小孩跟父母講話用頂撞、不禮貌的態度,
  而父母都表現得無可奈何,有時還會自嘲:
  「說還好啦,我的女兒至少還跟我說話,某某的女兒除了要錢,不然不跟父母說話。」
  我很驚訝,也很憂心,如果還未成年,尚受父母撫育時,講話口氣就如此不尊敬,以後長大,還會將父母放在眼裡嗎?

◎父母扮演好監督保護責任
  目前有個很錯誤的觀念,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,其實朋友是平輩,可以沒大沒小,父母是長輩,不可以如此放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omin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6) 人氣()